周子衡:以账户视角解读现代经济进程,新旧账户体系战役已打响

2016-12-16 22:15:33
李利军
关注
2016-12-16

为什么“账户最重要”?周子衡认为,数字网络技术浪潮的经济冲击,根本上讲,是组织形态的全面渗透或“侵蚀”,其着力点正是“账户”。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子衡新作《账户革命》,旨在从账户这一现代经济体系中最微小而基础的单元出发,解析新旧经济间的根本性变革之渊源及演进之趋势。


周子衡认为,数字网络技术浪潮的经济冲击,根本上讲,是组织形态的全面渗透或“侵蚀”,其着力点正是“账户”,亦即改变账户组织,改进账户活动,从而革新经济形态。


作者在为本新书作序中提到,现代经济账户之所以有当下的面貌,并非只是概念的演绎,也经历了斗争与妥协。最终,银行账户体系及其货币标准在十八、十九世纪未能根本性地动摇,也没有能与它匹敌的账户体系。


然而,在网络等新技术的发明与普及后,数字网络账户体系正在向交易与支付等诸领域全面渗透。因而与传统的账户体系相比肩的数字网络交易账户体系遂得以确立、巩固,且长势迅猛,特别是在小额的经济或金融领域极具优势。


由此,当下新旧账户体系共存,而传统的账户经济出现了“大分流”,现代经济因之呈现为不同维度的“二元化”结构,现代经济整体性地迁徙到更趋自由的、数字网络化的高维度经济场域,从而大体上摆脱掉物理环境下过于沉重的低维度经济场域的束缚。


周子衡称,此一进程,即以数字化、网络化来再造账户体系,是为“账户之革命”。


《账户革命》全书大部以账户为主轴,所涉及面不仅限于账户,而是“具体而微”之上更有“宏大叙事”或许在写作过程中,作者逐渐对账户的理解更为透彻,议题自我生发,文章水到渠成。期待更多人能看到周先生的这本新作。


以下为周子衡本人为新作所写序,以飨读者。



周子衡


现代经济是货币经济,而现代货币又是帐户货币,离开账户体系或帐户活动,便难有所谓的现代经济活动。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的账户体系是现代货币的“操作系统”,现代经济需要稳健的银行体系作为支撑,离开银行账户体系,并无其它可替补者,如此也无所谓现代经济可言了。显而易见,所谓现代经济亦不谛为银行体系支持下的“账户经济”而已。


现代经济的账户化,并非只是概念上的演绎,而须经实践的锤炼。众所周知,经济社会经历了十八、十九近两个世纪漫长的斗争与妥协,人们对银行的立场或态度始从普遍地怀疑、恐惧乃至憎恶,转变为近乎一致地认可、接受、信任,甚近乎尊崇。期间,国家力量与银行体系的历史性地结合,造就了中央银行系统,创造了法币供给,最终赋予了银行以合法性及权威性。此一经确立,虽不断遭逢银行崩溃或货币失败的冲击,但银行账户体系及其货币标准确始终未受到根本性地动摇,更无其它可与之匹敌的账户体系得以创设。


本世纪初,伴随网络、数码等新技术的持续普及与不断深化,数字网络账户体系得以向交易与支付等诸领域全面渗透与侵蚀,数字网络交易账户体系遂得以确立、巩固,且长势迅猛,特别是在小额的经济或金融领域极具优势。由此,在旧有的银行账户体系之外,终于出现了以数字、网络技术支持与驱动的、全新的,甚或将可替补银行账户体系的新账户体系。自此,现代经济溶入了新、旧两套账户体系,账户经济的“大分流”出现了,现代经济因之呈现为不同维度的“二元化”结构:经济大分流并向货币层面延伸,有待实现货币的高度数字化与全面网络化,使现代经济整体性地迁徙到更趋自由的、数字网络化的高维度经济场域,从而大体上摆脱掉物理环境下过于沉重的低维度经济场域的束缚。


此一进程,即以数字化、网络化来再造账户体系,是为“账户之革命”。


近三个世纪以来,凡现代经济的发生、发展、挫折与嬗变,诸般变迁与演进,盖言之,不外已或将经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即:账户化、网络化,及数字化。“账户化”使整个经济体系能够在货币标准的基础上量化地运行,并约束以共同的法律监管、财务规范或报表规则等,它带来了企业资本主义与企业自由,实现了“生产大爆炸”;“网络化”使账户体系全面地电子化与电算化,使整个经济体系最终达至近乎全员而又实时、全时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它催生着个人资本主义与个人自由,由是始造就“交易大爆炸”;“数字化”使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摆脱物理环境的局限,在接近数理化的环境中,由一系列的算法、程序来驱动与维系天文量级的账户关系体系,使其所代表的社会经济关系逼近或日趋臻于数学意义上的“完美”。由此拓展开来,账户革命亦将为历史实践并经济理论带来诸多冲击与挑战。


当前,社会经济正处于充分网络化并向数字深化迈进的过渡性阶段,大规模的账户体系改造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科技深化之必然。有如,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驱动形态的经济,盖以数字产生为必要前提,而数字发生之来源盖以数字化、网络化的数千百万或亿的账户终端为基础;再如,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诸如区块链等,首在新账户体系的创设,或旧账户体系之改造;复如,诸多商业模式的数字网络创新,亦根植于账户体系的实际创设与运营。是为账户革命之现实意义所在。


旧经济以生产为核心,新经济以交易为中心;旧经济以企业为重心,新经济以个人为重心;旧经济是所谓的“柜台经济”,新经济是所谓的“平台经济”。导致这些根本变化的原因在于,相比银行账户体系而言,数字网络账户体系更具交易效率,进而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交易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并最终使交易效率有望得以全面超出生产效率。现实而言,交易效率超出生产效率已然成为一个局部性的事实,更成长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性事实。这将是社会历史总体进程中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正是源自社会经济体系中最微小的最为基础性的单元——账户的革命所导引的。这就表明,账户革命事实上日益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变革的策源地和风暴眼。

    

本书初衷,以史实立说。尚不在技术切入,亦非理论导入,更非价值弘倡,而是以一非常宽的视角,从事实出发,分析与梳理出一条网络经济与金融的发生、发展的进化史脉络。然而,议题一经展开与深入,不知觉间由“宏大叙事”渐入“具体而微”了,结论终归收在了一个非常“狭窄”的账户问题上。为什么“账户最重要”?书中辟有专节。事实上,全书的大部也是以账户为主轴的,只不过由“潜”入“显”而已。秀江兄醒目,鉴于全书关乎账户革命的事实体系和逻辑结构,遂荐以“账户革命”命名,可谓食髓知味。是为点睛,感佩之至!


本书初稿,成于去岁仲夏。适值我在美东访学,远离尘嚣,时间裕余,静思长考下周余写就。回国后,亦略有改动,但还是觉得不够成熟,有关思考也不断深化,本意原本留待日后重新写过。然,阿里研究院高红冰院长、宋斐副院长认为颇具出版价值,并社科文献出版社许秀江、王婧怡两先生格外抬爱,激励有加,遂作修改。在此对诸君一一谢过。


如此再稿,得以与读者见面。然智识浅薄,力有不逮,不免行文荒率,忝列抛砖之作,向各位读者请益!


是为序!

                                                                                                                     2016年12月初 香港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李利军
224文章
·
1评论
·
19粉丝
聊聊,wechat:fibreguy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