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招行、工行、微众、网商们怎么都在布局卫星物联网?

2021-09-15 17:15:34
螳螂观察
关注
2021-09-15

金融服务实体 答案可能在太空


来源/螳螂观察  文 /隐南

随着今年7月天启星座14星成功发射,这个提供数据运营的低轨物联网星座在轨业务卫星达到14颗,完成了第一阶段组网。天启星座计划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全部38颗卫星的组网。

在天启星座当中,有一颗叫“平安1号”(天启星座08星)的卫星,是由平安银行定制、国电高科研发,我国金融业首颗物联网卫星,天基物联网是平安“星云物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署完成后将实现全球覆盖,并实现对南北纬18°至54°之间的实时覆盖。

图源:网络

“星云物联计划”是物联网卫星辅助下的金融科技对服务实体经济的探索,目前已在电力物联网、矿山水文监测、海洋牧场、智能集装箱、生态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绿色矿山和智慧农业等场景开始应用。

把卫星技术应用到金融服务中,平安并非先例,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在近几年都有过尝试,都选择了租用卫星的方式,但对供应商较为依赖,地面终端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而平安银行选择了“联合研发+自建”卫星,搭建自己的物联网中台,摆脱供应商依赖的同时,开发百元级的地面终端,让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都能用得起。

《螳螂观察》认为,“物联网+金融”将会是金融业“脱虚向实”迈出的重要一步。

为什么“万物互联”需要卫星?

卫星物联网并不是新概念,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铱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轨道通信(Orbcomm)为代表的低轨移动星座均展开了各自的物联网计划,但由于当时卫星发射成本较高,地面的物联网并不发达,所以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商用。

近几年,随着商业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可回收运载火箭、“一箭多星”等技术正在持续降低卫星发射的成本,卫星发射数量开始井喷。根据欧洲航天局统计,2020卫星发射数量是2019年的三倍,目前地球轨道上约有7200颗卫星。

《螳螂观察》看到,随着卫星发射成本的降低,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卫星已成为“万物互联”关键一环。当前的物联网技术主要依靠基站等基础设施来完成区域的覆盖,而这种连续不间断的覆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在岛屿、沙漠、海洋等人迹罕至的地区安装基站和铺设光纤线路,难度大、成本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地面蜂窝基站的陆地覆盖率约为20%,海洋覆盖率约5.8%。

图源:网络

卫星物联网通信技术能够突破因地面基站所不能及而带来的物联网覆盖限制,不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影响,且具备全天候服务能力。此外,与卫星互联网相比,物联网连接的是人与物、物与物,且主要追求的是“广链接”,因此对速率没有过高要求。根据卫星行业咨询公司NSR的预测,2022年将有1亿至2亿台物联网设备有接入卫星的需求。

图源:国电高科官网

面对巨大的联网需求,国际巨头们纷纷布局。SpaceX今年7月完成了对Swarm的收购。Swarm是一家通过微型卫星提供物联网设备和连接方案的公司,能够补充SpaceX星链的物联网服务。此外,根据NewSpace的统计,亚马逊、微软等全球近百家公司已布局了卫星物联网服务。

我国作为航天大国,自2017年来,就先后通过中国航天科工的“行云工程”、国电高科的“天启星座”布局了卫星物联网领域。目前两项工程都已完成第一阶段组网,预计“天启星座”将在2022年完成建设。根据中国平安2021中报显示,星云物联网平台目前已实现接入物联网设备超230万台,服务超1万家企业客户,支持融资超1100亿元。

金融机构为什么也布局卫星物联网?

01.了解企业真实情况是痛点

当前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银行无法深入了解供应链真实生产经营情况,进而无法有效评估供应链上企业的资质。

为了深入了解企业,金融科技也在不断得到应用,目前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贷前数据采集和贷后风险管理,主要通过以大数据为基础,叠加使用AI、云计算、区块链予以辅助的方式,来评估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情况。

但这些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数据的存储、加工、分析和安全性等问题,比较依赖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对于很多数字化程度不高的中小企业,数据来源主要是自人工采集、企业报表、行业和政府数据等,采集手段有限,数据造假和信息缺失的情况难以避免。

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和监控实物资产数据,但由于现有的物联网设备对地面光缆信号传输的依赖很强,导致应用场景有限。

02.数据源更丰富

随着卫星物联网在银行业务场景中的应用,企业资产的声、光、电流、温度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数据信息,通过卫星和地面传感设备对企业资产进行监控和数据采集,获取全面的数据之后,对生产运营数据与业务经营数据进行关联佐证和交叉验证,让银行更好的了解企业资产和经营状况,进而匹配贷款额度和还款周期。

图源:网络

以畜牧业为例,牛羊作为牧场的核心资产,本身有很多不可控因素,走失、疾病随时可能发生。通过平安的星云物联平台,银行可通过为牧场的牛羊佩戴物联网传感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数量盘点、坐标定位、健康状态评估、发情检测、价值估算等,从而可以准确判断牧场生产经营状况,物联网卫星发射的卫星信号可以作为光缆信号的补充,提高了数据准确率进而辅助判断牧场经营情况。

图源:网络

此时,牧场的价值稳定性大幅提升,银行可以根据资产评估标准和风控模型,为牧场提供采购和流动资产相关的贷款服务。这打破了生物资产过去不能成为合格抵押物的技术瓶颈,解决了规模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合格抵押品的贷款难题。

此外,通过卫星物联网与其它金融科技相结合,银行可以对农民的作物收成、矿山的矿物储量、油井的原油产量、新能源企业的装机容量等客户资产进行有效评估。

03.帮助企业精准管理,有效防范风险

银行在对企业资产和经营情况进行贷后监控的同时,企业本身也可以利用监控信息,来管理自己的企业。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的同时,也为银行减少了风险。

以种植业为例,目前农户主要采用无人机来巡查监控大规模的种植区,难以对农作物产量、价值、长势进行精准的评估测算。通过平安星云物联平台,在手机上可以接收到卫星发来的卫星影像,实时观察农作物的生长阶段。

图源:网络

同时,埋在种植土壤中的传感器还能实时收集土壤数据,分析土壤酸碱度和土壤质量,让农户第一时间知晓什么时候该换水、追肥、除虫。通过“天地一体”的监控方式,农户可以比以前更了解自己的农田,银行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而分析出农户插秧、打药、追肥以及收割时期的不同资金需求。

图源:网络

04.特殊群体的户外保险

由于卫星物联网不依赖地面网络信号,对于户外旅行、探险科考、极地施工作业等特殊人群,很有可能出现在地面网络信号弱或者没有信号覆盖的偏远地区。

图源:网络

通过佩戴物联网设备,保险公司将会开通个人保险服务,监测人体各项健康指标的同时,卫星也会实时监控所处地区的天气状况。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将自动向附近救援队呼救,通过卫星定位,帮助救援队救援。

有了卫星的辅助,物联网金融的前景如何?

01.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带给物联网金融应用场景更多的想象空间

根据IoT Analytics的统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达到126亿个,预计2025年将达到215亿个。此外,根据中国通信院的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规模突破1.7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保持20%的年均增长率。《螳螂观察》认为,受上游物联网模组成本降低,下游应用更加丰富,巨头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使物联网产业链日趋成熟,常年保持高速增长。

资料来源:IoT Analytics

随着物联网产业链下游应用更加丰富,应用场景也更加多元,比如在智能家居、医疗健康、农业环境、工业应用、智慧城市、智能安防、共享经济、车载运输等领域都有细分的场景应用。

图源:网络

作为以数据为依托的金融业,哪里的数据源更丰富,有分析价值,哪里就会有更全面的金融服务,未来物联网将于其它金融科技更充分的融合,在制造业、农业、能源、城建、仓储物流、车联网、智慧医疗等场景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02.目前金融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占比较少

根据互联网金融协会2021年的调研数据显示,金融企业中,大数据、AI、云计算仍然是被主要应用的金融科技,而物联网应用只有9%。

资料来源:互联网金融协会

《螳螂观察》认为,目前金融机构仍是数据驱动,大数据AI、云计算技术研发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应用场景多,而物联网主要应用于银行、保险公司,数量上并不占优势,而且应用场景相对较少。未来物联网技术能否成为主流金融科技,主要得看卫星物联网和物联网产业能拓展多少的应用生态。

03.符合我国金融业“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供应链体系中,以第一和第二产业的企业为主体,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据了大多数,他们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中小微供应链企业由于信息不透明、抗风险能力差、资金需求小频快等缺点,多年来备受银行的“歧视”。

面对金融、地产、互联网将大量资本吸引到“虚拟经济”的局面,高层不断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为实体经济服务,让利于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图源:网络

随着我国卫星物联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这项能有效解决供应链企业数据采集和资产监控痛点的技术,将会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去深入了解实体企业,更好的为他们服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来到财经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j

此内容为【螳螂观察】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观察(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螳螂观察
1107文章
·
0评论
·
3粉丝
深度观察、灰度表达。左拎新消费、右扯新商业,横批未来科技。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