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挤地产报表水分的过程

2021-08-16 14:13:09
好猫财经
关注
2021-08-16

无论是自愿,还是迫于无奈,努力自救中的禹洲,最终挤出了资产负债表的水分。

图片


来源:好猫财经

昨晚,禹洲发布2021年中期报表的同时,重列2020年度中期报表。

重列前,禹洲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归母净利润10.2亿元;重列后,这两个数字变成了20.2亿元、-2.97亿元。

这很好解释了,禹洲今年以来受到的质疑。年初禹洲发布2020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104亿元,远远低于半年度收入140亿元,由此引发资本市场震动。

禹洲股债双杀,不得不祭出停止拿地、回购股债、实施股份奖励等一系列稳定大局策略。

审计师主动挤出了禹洲报表的水分,重列报表的原因有两个:

不认可3家合联营公司分类为附属公司,并需要递延确认收入,总计影响27.49亿元;

11个物业项目未达到确认收入条件,总计影响92.39亿元。

如此一来,140亿元减去上述两项之后,禹洲2020年上半年就仅实现收入20.2亿元。

审计师认为,3家合联营公司变更为附属公司,相关的工商变更细则并未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所以认定为尚未生效。

房企报表非常特殊,房屋销售给购房者时,并不能立即确认为收入,只有等两年之后,购房者收房时,房企才能确认收入。

为了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成熟的房企,一般都会将销售物业梳理排序交付,以便于每年收入确认的递增。

作为一家上市十多年的千亿房企,禹洲的报表出现如此重大差错,出乎所有人意料,他们将差错归咎于疫情和员工:

疫情导致香港财务人员无法前往内地,实地视察项目进度,以便核实汇报的材料;

相关地区项目经理是新员工,或者是刚刚调任至新岗位,不清楚项目公司分类规定,以及确认收入条件。

挤水分是一步步深入的。

在3月的2020年年报中,禹洲当时表示收入减少,主要是上海若干项目开发进度,以及武汉、唐山的物业交付有所延迟。

如今看来,禹洲地产的报表水分全部集中在2020年中报,到年报时被审计师挤出水分,禹洲现在只是还原了挤水分的全过程。

实际上,禹洲的报表差错有偶然也有必然,这是中国规模化房企虚假繁荣的隐痛。

以被禹洲列为附属公司中的一家为例,这家项目公司为“重庆通融实业有限公司”,项目是“重庆金科禹洲府”,金科占股51%、禹洲占股49%。

禹洲2018年取得股份,2019年将项目公司列为合营公司,2020年中报欲将其列为附属子公司。而在金科2020年中报里,重庆通融也被列为子公司。

也就是说,这家公司被禹洲、金科都合并报表,这就好比说,原来金科、禹洲分别拥有51块钱、49块钱,现在禹洲说自己有100块钱,金科也说自己有100块钱。

中国房企的资产负债表,就是这样膨胀起来的。禹洲地产2020年中报重列后,净资产减少了23亿元,占总净资产的8%。

禹洲2020年中报重列后,还调整了一处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变动3000万元。管理层认为该错报并不重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禹洲地产的报表差错,也是房企在蒙眼狂奔路上,必然会踩到的暗坑,和华夏幸福、蓝光、泰禾碰到的难题,本质上没有区别。

2017年-2020年,禹洲的销售额分别为404亿元、560亿元、751亿元、1050亿元,同期代表未确认收入的合同负债为103亿元、138亿元、87亿元、228亿元。

这透露出的信息是,禹洲依赖于高周转实现快速确认收入,以及不惜提前确认收入,来维持上市公司的业绩繁荣。

泡沫总有被吹破的一天,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禹洲股债双杀,好在禹洲也积极挽救,对内实施一系列合规制度,对外释放积极信号。

禹洲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0.08亿元,归母净利润8.6亿元,不及2019年同期的收入利润水平。

当然,收入的延迟递增只影响资产负债表,对禹洲整体的现金流影响并不大,在回购债券、停止拿地之后,禹洲的现金短债比为1.85倍。

2021年中期股息,禹洲也实行“以股代息”,最大程度的保留现金,以确保公司运营在安全范围内。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好猫财经
67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独家信息、风险预警、财报分析、商业评论。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