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债务压身,最大“红顶商人”如何扶大厦将倾于即倒?

2021-07-26 09:43:42
一点财经
关注
2021-07-26

如今,大名鼎鼎的泛海系,也因债台高垒,面临着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务危机。

图片


近些年许多名噪一时的民营资本系财团,如德隆系、明天系、万向系、安邦系、宝能系、海航系等,因这样那样的原因爆煲,最后或烟消云散,或被打散重组,安全上岸的也是谨言慎行,公司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如今,大名鼎鼎的泛海系,也因债台高垒,面临着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务危机。泛海的流动性危机,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就已显现征兆,迫使公司大举抛售资产自救。

 

有媒体统计,最近2年泛海系通过出售资产,累计套现超过230亿元,大部分用于偿债,包括两次转让旗下最赚钱的民生证券的股权给上海国资背景的股东,获得66.5亿元资金。可即便这样,公司的债务压力也未有明显缓解。

 

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泛海控股的负债高达1460亿,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接近500亿元,而公司手持的货币资金仅有194亿,完全无法覆盖债务。而此时,卢志强持有的泛海控股股权,已经有超过95%被质押。

 

甩卖泛海?!

 

从未见过泛海如此密集的抛售资产,但它真实的发生了。

 

——2019年初,泛海控股以近149亿元的价格,把最核心的物业资产北京泛海国际项目、上海董家渡项目的部分地块,转让给了融创,其中现金支付125.53亿元,冲抵债务23.34亿元。

 

——2020年初,泛海控股宣称以12亿美元价格卖掉美国旧金山的相关资产,另外还宣布对旗下控股子公司民生证券拟增资扩股,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募资不超25亿元。

 

——2021年1月,泛海控股将其持有的民生证券40%的股份转让他人,回血66亿元;同月,泛海以30.6亿元抛售了其核心的武汉CBD项目,又在3月以5.45亿元转让武汉万怡酒店用于抵债。

 

——2021年4月,因债务纠纷,泛海控股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所持的8.03亿股公司股份,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冻结,其中的2.94亿股随后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平台上被公开拍卖。

 

——2021年6月3日,泛海控股宣布,以13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的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卖给美国黑石。IDG是全球知名的市场研究、科技媒体、数据和营销公司,2017年泛海将其收购,卢志强曾亲自站台出任董事长,并宣称IDG将“为集团多元化布局提供助力”。持有不到四年,这一“重要资产”就被泛海转卖脱手。

 

此外,在2021年6月-8月间,泛海控股到期兑付境内债券本金余额达37亿元,其核心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公司因未清偿山东高速融资租赁款20亿元,名下两个地块被查封,持有的沈阳泛海建设100%股权被冻结;要出售的美国旧金山项目,也因为工程款纠纷被当地分包商起诉,被迫终止出售,并面临数亿美元的诉讼。

 

东方金诚、联合资信等评级机构,也先后在今年5月下调了泛海控股的长期信用等级,评级展望维持负面,导致泛海的发债成本直线上升。

 

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中国“最神秘商会”之一的泰山会,今年1月传出因内部分歧较大矛盾较深,已经自行解散的消息,而卢志强作为泰山会的重要成员,在会中威望颇高。


图片

图片

 

在一些人看来,如同泰山会,传奇如卢志强和他的泛海系,在当下似乎也逃不过没落败的宿命。

 

大佬的帝国版图


泛海的掌舵人卢志强,无疑是中国商界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卢原本只是山东潍坊技术开发区一名处级官员,因升迁无望,36岁开始下海经商。在教育和培训行业赚得第一桶金后,对政策走向十分敏感的卢志强,看到国家有迹象启动住房改革,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将大有前景,于是果断调整业务方向,创立了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开始社区房地产,1988年又在北京创立了中国泛海控股集团。

 

此后,中国房地产市场步入上升周期,泛海的地产生意也随之越做越大,开发了武汉CBD项目、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杭州“民生金融中心”、深圳“泛海拉菲花园”等一系列知名项目,甚至到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夏威夷等海外地区收购大量商业地产。房地产业务不仅给泛海带来滚滚财源,更成为泛海商业帝国的最强有力的根基。

 

房地产以外,卢志强还瞄准了金融业,很早就开始筹划他的金融版图。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金融业向民营资本开了一个口子,卢志强在“泰山会”(即泰山产业研究院,是中国最知名的商会之一)和全国工商联的加持下,参与了国内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

 

2000年民生银行上市,泛海控股持股9.42%,成为第二大股东;2002年《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后,民营企业被准许进入证券业,泛海控股随即主导了民生证券(原黄河证券)的增资扩容,拿下了民生证券,并投资了海通证券。

 

同年,卢志强还参与发起设立了国内首家民营制寿险公司“民生人寿”。至此,泛海在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关键金融领域初步完成布局。

 

图片

| 图:卢志强


2009年,泛海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成为了健特生物(000416.SZ)第一大股东,随即将之更名为民生控股。依托民生控股,泛海系加快了金融扩张的步伐,相继把民生期货、民生保险经纪收入囊中,并通过旗下民生电商控股投资了金联金服、兴民保险经纪等互联网金融企业。

 

2012年,泛海获批重组中国旅游国际信托(即后来的民生信托),2014年3月又投资10亿元参与设立了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

 

2014年8月,“新国十条”发布,国家态度鲜明要大力发展保险行业。刚刚宣布要从地产业向“地产+金融+战略投资”转型的泛海集团,旋即大举进军保险业,一年之内先后发起成立亚太再保险公司、亚太互联网人寿保险公司两家公司,收购了民安财险51%股权,一连串动作让人目不暇接。

 

有统计显示,在2014年提出转型后的三年时间里,泛海集团耗资近400亿元在金融领域布局(其中证券业120亿、信托100亿、保险90亿),拿下了全部金融行业最为值钱的牌照,旗下拥有民生证券、民生信托、民生期货、亚太财险、民生保险经纪、泛海基金、民生基金、民生典当、民生财富、民生融资担保、泛海资管、民金所、兴民保险经纪等十余家控股金融机构,并先后入股了郑州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大连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构建起一个涵盖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互联网金融在内的庞大金融王国。


图片

| 图:泛海控股的大金融布局  图片来源:国际金融观察

 

除了兼并收金融机构,泛海系还通过入参股等方式,对联想控股、九芝堂、陕西煤业、汇源果汁、银泰商业、红星美凯龙、西凤酒等国内40余家知名上市公司进行了投资,涉及生物医疗、能源化工、食品消费等诸多领域,而且大部分是业内龙头。

 

在海外,泛海则收购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香港全牌照券商华富国际等重量级国际金融公司,并试图用27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长期护理保险公司Genworth集团,跨入美国保险市场,与民安保险形成保险行业国内外布局(今年4月收购Genworth的计划被终止)。

 

凭借对住房改革、证券市场改革等重要历史节点和国家政策走向的精准把握,凭借上袖善舞的商业手腕以及在政商两界的丰富人脉,卢志强只用了不到40年时间,就将他的泛海系,从山东本地的地产公司,扩展为横跨地产、金融、能源、上市公司、境外投资的庞大商业帝国,泛海系的资产规模一度高达3300亿,是国内最大的民营金控之一。

 

卢志强本人,也因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山东省工商联副会长的身份,而被称为中国当代的“红顶商人”、“大佬背后的大佬”。

 

杠杆酿造的苦果

 

和其他民营金控财团一样,泛海也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循环质押、定增配股、关联贷款等融资手段,利用各种杠杆撬动资产运营,支撑它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随着近几年国内不断加码调控房地产和金融去杠杆,收紧企业的海外投资,以地产、金融为核心主业的泛海系,债务危机日益显现,公司开始为过去那些年的急速扩张和疏于风控付出代价。

 

一方面,不断飙升的负债让泛海承受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光支付利息每年就要掏出20亿;另一方面,公司的经营业绩连续滑坡,2017-2019年营收分别为168.76亿元、124.04亿元、125.02亿元,同比变动-31.59%、-26.50%、0.79%,净利润为28.91亿元、9.31亿元、10.95亿元,同比变动-7%、-67.81%、17.62%,前后波动很大。

 

而在2020年,泛海控股虽然实现营收140.57亿元,同比增长了12.17%,但净利润却是亏损46.21亿元,同比下降了522%,如此大的降幅,在公司历史上从未有过。

 

2021年一季度,泛海控股再度亏损,预计亏损金额为1.2亿元至2.2亿元。公司解释称,财务费用上升、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大幅下降,是公司整体亏损的主因。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商业地产盈利造血能力下降、高杠杆扩张带来的财务压力、以及子公司投资踩雷(比如民生信托有多个信托项目发生延期,并牵扯到金凰珠宝80亿“假黄金”大案之中),都与泛海当前的财务危机有直接关系。

 

千亿债务压顶,泰山会解散,聚集在泛海系和卢志强头顶的神话色彩,如今正慢慢褪去。人们也不禁好奇,“红顶商人”卢志强除了加速卖房、质押股权、引入战投,还能出什么大招,扶大厦将倾于即倒。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一点财经
124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挖掘资本故事,深剖商业逻辑。做中国领先的智库型财经媒体。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