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传要上市,没赚钱的Keep,找到商业模式没?

2021-03-11 12:51:55
深蓝财经
关注
2021-03-11

Keep又又又传出上市消息了。

来源:深蓝财经

作者:吴瑞馨


从风口吹起到头部应用的涌现,互联网健身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以Keep为代表的线上健身和以乐刻运动、超级猩猩为代表的线下实体新型健身房两个阵营,基本代表了如今互联网健身行业的竞争格局和版图。


3月4日,据新浪科技援引内部人士消息,国内知名健身应用Keep即将赴美上市。该内部人士透露,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等管理层希望Keep最早能在2021年上市,最晚在2022年上市。


对此消息,Keep方面公关人员回应,“目前暂时没有收到上市消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应。事实上,这并非Keep首次传出上市传闻。


最近一次就在两个月前,有消息称Keep计划上市,彼时Keep刚刚宣布完成3.6亿美元的F轮融资,此轮融资后,Keep的估值达到20亿美元左右。披露融资的同一天,就有媒体称Keep计划最快在2021年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Keep的两个强劲的对手,超级猩猩和乐刻运动也分别在1月9日和19日完成新一轮融资。


互联网赛道竞争愈加胶着,Keep能否Keep住头部地位,寻求到更加稳定的商业模式?这还是个问题。


同质化竞争激烈   如何构建内容护城河是下一局的关键


互联网健身的融资热度始终高居不下。目前,市面上热门运动健身APP已经获得多轮融资,其中行业中热度和流量最大的Keep目前已经完成F轮(第8轮)融资,咕咚体育也完成了第7轮融资,乐刻运动和超级猩猩分别完成了第5轮和第9轮融资。


据QuestMobile报告显示,2020年2月,中国运动健身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快速上涨至8928万,同比增长了93.3%。


热度不断,也意味着互联网健身的竞争加剧。尤其是以Keep、咕咚为代表的健身APP,不管是软件交互设计,还是功能上都大同小异,主要以视频健身课程、健身互动社区、电商三个功能为主。而如何在互联网健身赛道竞争中,率先在垂直细分领域抢占先机,开拓市场,就成为关键因素。差异化就是争取细分领域的重要途径。


Keep此前一直靠着简洁、方便的交互设计和免费的健身视频课程出圈,获得一大批用户的喜爱。但是仅仅是这些并不能成为护城河,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才是互联网健身行业赛道下一局的关键。


图片

△来自Keep官网


对健身行业来说,能够成为护城河的,还是要靠内容。健身的热度不仅让互联网健身品牌们获利,健身类KOL和各大视频平台也同样得到好处。周六野Zoey、帕梅拉、美丽芭蕾……这些头部健身KOL让原本就没构建好内容护城河的Keep流量遭到瓜分。


等到Keep开始注重内容,吸引KOL入驻平台时,早已错过了最佳时机。


2020年8月,火遍全网的德国健身博主帕梅拉正式入驻Keep,但是并非独家,帕梅拉在B站、小红书上依旧有账号以及发布视频。据目前最新数据来看,在国内小红书、B站、微博、Keep四个平台中,作为健身平台的Keep数据并不是最好的。截至2021年3月8日最新数据,帕梅拉在国内小红书、B站、微博、Keep四个平台中的粉丝数量分别为419.1万、444.5万、105万和360.4万。因为帕梅拉的微博账号几乎不发健身视频,所以仅从同样发布健身视频的三个平台中比较,Keep的数据是最差的一个。


图片

△从左至右依次是小红书、B站、Keep的帕梅拉首页


此外,内容作为护城河,首先要培养出用户的付费意识。以免费课程起步吸引住用户的Keep在这方面还很欠缺。


无法在垂直领域形成优势的Keep,决定深耕互联网,把注意打到了流量明星身上,企图通过流量明星带动用户活跃度。从2017年开始,Keep通过与男演员李现合作拍摄健身教程,吃到了流量的好处,随后相继与白敬亭、新裤子乐队、AC雷曦、五条人、马赛克乐队、欧阳娜娜等乐队和明星合作。最近,Keep又与“每逢更新必上热搜”的脱口秀撞出了火花,与王建国、呼兰等知名脱口秀演员合作Keep直播课。


不停试错新业务   ,但至今尚未搭建稳定商业模式


坐着风口一路扶摇直上的Keep,刚一上线就很快取得了成功。从2015年2月刚上线到5月,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Keep快速收获了100万用户。2016年,Keep在一年时间内连续完成A、B、C三轮融资;2019年7月,Keep注册用户突破2亿。截至2021年3月,Keep累计3亿用户,DAU(日活跃用户数)达到600万,MAU(月活跃用户数)为4000万。

 

获得流量之后,下一步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实现盈利。


虽然目前Keep并未对外公开盈利和亏损的具体情况,但以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同类竞品Peloton至今尚未实现盈利的状况来看,Keep的盈亏状况也大同小异。要想实现盈利,Keep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


最直接的两条变现道路就是广告和电商。作为互联网应用,最基础的变现方式就是广告,但广告也是最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为了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提高变现效率,电商是Keep更加侧重的变现方式。


2016年4月,Keep上线电商平台,围绕用户“吃、穿、用、量”的生活消费场景,Keep陆续开发了智能运动硬件、健身器材、运动装备、健身轻食等产品类别。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没有成功尝试出变现道路也让Keep在此之后的融资受到冷落。直到2018年,Keep试水线下健身房,在北京华贸开了第一家线下健身房Keepland。


在推出线下健身房的同时,Keep还推出智能硬件Keepkit、自主服装品牌KeepUp和自主轻食品牌KeepLite。Keep的目的明显,是想通过打造同名品牌打造出Keep自己的健身生态。


好在,Keep的商业探索得到的资本的认可。2018年7月,Keep成功完成融资额总计1.27亿美元的D轮融资,参投机构包括高盛、腾讯、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和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图片

△Keep目前为止的融资历程   来源:天眼查


据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曾对媒体采访表示,Keep之前围绕健身增加的许多其他业务都只是尝试,并非最终真正的的商业化重心。


经过近五年的商业模式试错,Keep目前初步形成了集线上健身、电商和线下健身房为一体的多元化商业模式。但是Keep目前的商业模式还并不稳定,所谓的多元业务都只是浅尝,只是将互联网健身行业内的各种商业模式简单的拼凑起来,没有一个新尝试的商业模式有比较亮眼的成绩。


如线下健身空间Keepland,才推出一年时间便遭遇了滑铁卢。2019年3月2日,Keepland进入上海市场,相继在上海静安大悦城、长风大悦城和金桥国际广场开设三家门店。但是在2020年4月,这三家门店就全部关闭下线,退出上海市场。此后Keepland的发展便停滞了,门店数量始终保持在北京的10家门店。


电商方面也是如此。虽然打造出了品牌生态,但是和其他专注于单一领域的健身服装、健身食品、智能健身设备品牌相比,口碑和优势并不突出。


过急的追求商业诉求忽视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让Keep遭到用户的不满。据QuestMobile报告显示,从2015年4月到2019年7月,Keep活跃用户数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使用时长在2017年7月~8月达到峰值后,便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2020年甚至跌回2016年的水平。

     

图片

△App Store中Keep应用下的用户吐槽


    裁员、电商遭惩处   问题频发的Keep该如何留住用户  


2019年10月,Keep被曝出大量裁员事件。随后Keep方面表示,裁员属实,不过并非是传闻中的三百人,而是800人的10%~15%,是公司正常的优化人才结构。


据此外一名从Keep离职的程序员在2019年12月发表的一篇名为《Keep的困顿与终局》指出,Keep产品和服务本身已经渐渐留不住用户,公司存在业务增长滞怠、变现渠道模糊不清等问题。


过急追求商业诉求忽视用户的真正需求,导致了如今Keep不仅没搭建好稳定的商业模式,留住用户的能力也变弱。


以疫情期间为例,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在疫情爆发的1月和2月期间,Keep月活跃用户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均超过三成。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这一数据不断回落,最终回落到疫情爆发前。也就是说,Keep几乎没有留存住疫情期间新增的用户。


另外,过度追求商业诉求,导致Keep的商业形象受损。据企查查数据显示,Keep关联公司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曾在2019年7月22日和8月30日,因为其商品违反《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被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


图片

△Keep关联公司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遭到的行政处罚   来源:企查查


2020年6月,Keep因配件类商品产品使用说明不符合标准情况,涉嫌虚假宣传,被江苏省消保委约谈整改。


如何平衡好商业诉求与用户口碑,搭建一个稳定、清晰的商业模式,这是Keep在商业化道路上摸索的必然要求。否则,等待Keep的就只有资本的冷落与用户的抛弃。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深蓝财经
282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深蓝财经,发源于深蓝财经记者社区,由国内优秀财经记者联合打造,曾多次荣获财经媒体微博20强、经济观察报优秀新媒体等奖项。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