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伦敦行 | 英国发起第二次“金融爆炸”,Open Bank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儿?

2017-10-16 10:44:00
李利军
关注
2017-10-16

国内的发展速度太快,相较于英美,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跟上。

“我们缺少全球化的视野。”在近期举办的朗迪欧洲金融科技峰会上,天创信用CEO李文贤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英国发起第二次“金融爆炸”,Open Bank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儿?

野马财经在朗迪欧洲金融科技峰会现场专访李文贤(右)


比如,一家名为emailage的风控公司,模式很简单,就是利用电子邮件实现KYC(know your custom)。市场经理Henrique Sakai介绍,他们在网络上追踪客户的电子邮箱,以此来判断客户的优劣。比如,如果这个电子邮箱频繁使用且时间比较长,那么这个客户可能就是优质的,如果这个邮箱是刚刚注册不久的,那么就要小心了。

虽然业务模式简单,但是emailage业务内容垂直与聚焦,在美国、印度、中国、英国等地都有办事处,显然已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并已实现赢利。

虽然英国的金融科技,并未有甩出中国几条街的情况。但是本土或者来参展的其他国家公司,却展现出了全球化的战略与企图心。

中国企业的本土市场固然不小,然而提前布局全球市场,与全球企业一起竞争也是快速成长的一种策略。要知道,世界各地的创业公司,已经试图占领印度、日本、东南亚等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更有甚者,已经进入中国开疆拓土,这不值得反思吗?

英国发起第二次“金融爆炸”,Open Bank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儿?

英国金融科技并不落后?

在朗迪欧洲金融科技峰会上,除了P2P公司外,一些有个性的公司,也展现了当地的金融科技创新。

英国发起第二次“金融爆炸”,Open Bank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儿?

Hogan Lovells公司是一家为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提供LawTech(法律科技)解决方案的公司。Hogan Lovells也可以提供全套的法律科技服务,不过服务对象聚焦于金融公司。比如,为企业提供电子合同。

对比国内,中国从2014年起,在大数据、云存储、电子合同、在线法律服务、法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催化下,法律相关领域也呈现出与时代相合的“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态势,不过目前的企业并不多见。

Hogan Lovells公司有相关负责人称,他们的业务在英国国内已经比较常见。大家都已经习惯LawTech的概念与业务。或许是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更容易接受新技术,他们目前的客户主要在金融科技公司。“不过,传统金融机构也不少。”这位负责人称。

活动现场有多家机器学习公司。DataRobot的市场销售人员WesBeck表示,他们在机器学习的帮助下,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风控模型与报告,而且速度更快。

英国发起第二次“金融爆炸”,Open Bank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儿?

不过,天创信用首席科学家陈黎明发现,参会企业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的AI技术,与国内相比,比较类似,并没有任何更为先进的地方。而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翻译等方面,“他们应该是领先中国的。”陈黎明称。

在展区现场也来了一家人脸识别公司。这家公司名叫Mitek,其销售总监Ian Dean为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展示了他们的识别技术,并与当前大热的Iphone X 的人脸识别技术比较。他说,他们的技术不仅可以精准识别人的面部,并且可以输出,供商业机构使用。同时配合其他材料,比如驾照等证件,能将人物的面部与其他信息绑定。数据更多维,也更详实。

Ian Dean向野马财经展示了输入驾照信息的过程,只需扫一扫驾照即可,非常迅速且准确,效率高,适合金融机构等面向个人的业务使用。

英国发起第二次“金融爆炸”,Open Bank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儿?

剑桥商学院的郝睿教授介绍,AI技术在英国发展迅猛,大型银行在2年前都已有布局。

对比中英的金融科技技术水平,郝睿认为,英国的金融科技相比国内而言并不落后。除了P2P以外,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迅速,主要是弥补了信用卡这一短板,直接以金融科技形式升级了传统支付等业务。

但是在英国,支付首先会想到用信用卡,消费者带在身上也很方便。这些卡片使用NFC技术,支付起来也很快捷。

“英国人相对保守,让他们接受新的观点需要时间长一些,而且表现得比较并不如国内的那样活跃。”郝睿认为。

关注Open Bank Project

郝睿还提到,英国与国内环境不同的是,其金融科技监管走在世界前列。他们的监管,也用到了金融科技手段。整个风险可追溯可控。

查阅资料发现,在2015年,英国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开始把监管科技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业分类,并给监管科技下了一个定义: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服务监管和合规。

这里利用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也就是说,监管也正在逐步实现机器学习,与市场上的业务创新同步提升,做到实时监控与把握风险。

而反观国内,在今年5月,央行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对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并强调将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英国在明年1月即将实施Open Bank Project(开放银行计划)。Open Bank Project要求在银行部门使用开放API的新框架。英国财政部热切希望银行能够开放客户对其他企业的数据,以鼓励创新,促进行业竞争。

陈黎明认为,这是英国当局要求传统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业务的强力手段,有助于金融科技在当地的发展,也将对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挑战。

英国发起第二次“金融爆炸”,Open Bank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儿?

天创信用首席科学家陈黎明

这让人联想到了1986年由撒切尔政府领导的伦敦“金融大爆炸”运动。“金融大爆炸”变革引入更国际化管理作风,使用电脑和电话等电子交易方式取代了过去传统的面对面谈价,使竞争激烈程度剧增。同时,也使伦敦牢牢坐稳全球金融业第一把交椅。

这一次的Open Bank Project又将带来全球金融怎样变革,值得关注。

中英美金融科技新趋势

李文贤通过比较中美英三国的金融科技业务,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是全球发展趋同。全球金融科技领先的中美英三国,金融科技水平或有差异,发展重点或许不同,如英美技术更偏重技术研发,中国更重市场推广,但是三国的技术发展趋势及方向都较为相似。例如,人工智能是当前及长远一段时间的热点。

二是金融科技已经拥有丰富运用。在数据分析与风险控制上,更看好爬虫系统和决策引擎这一发展方向。

三是技术应用上,虽然各国中美英三国国情不一,技术有长有短,但是在技术应用中,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当下重点发展的区块链、AI技术在金融领域都有应用。

在整个金融业务中,此次参会的上游风控公司比较多。不过,野马财经发现,他们的分工过于细化与垂直。数据分析与运用都相对独立,这点与国内企业非常不同。比如,天创信用采用的是TDP策略,即Think、Data、Platform一体化,可以打包输出给客户,方便市场推广与应用。

英国发起第二次“金融爆炸”,Open Bank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儿?

天创信用CEO李文贤(左一)与野马伦敦游学团其他成员在听取企业讲解

李文贤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路线是应用拉动底层技术。另外,中国快速发展还有庞大的市场规模,需要企业做出与英国本土不同的市场策略,即提供精准的打包方案。

国内的发展速度太快,相较于英美,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跟上。

比如,金互行CEO胡国祥也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表示,中国缺少一家权威的数据融合公司,这使得金融科技公司在数据运用方面还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容易出错等问题。

对于国内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李文贤认为,一是要把第三方服务的能力构建好。未来此领域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二是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本次参会的一些企业,在非常微小与具体的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化的布局,不得不重视他们的发展思路,培养自身的全球视野。

英国发起第二次“金融爆炸”,Open Bank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儿?

英国金融业地位无可撼动?

近年来,“脱欧”与似乎在困扰着英国金融业。尽管如此,郝睿认为,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无可撼动。

首先是英国此前发动的“金融大爆炸”,为英国带来了金融业的繁荣,这种优势还在持续;其次,英国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代表未来的AI技术,英国在此领域的研发是领先世界的;最后,尽管脱欧,金融业务受到一定影响,但是短期内欧洲并没有一个地方的金融业,可以取代英国的位置。

讲到英国“脱欧”的影响,郝睿教授认为,虽然有一些业务,如欧元业务,已经开始转移到法兰克福,一些机构也减少了工作人员,但是有关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还在英国。他们看重英国剑桥、牛津等大学的智力支持。而且,目前被认为最有潜力接替伦敦的法兰克福还存在诸多的限制,比如,并不是英语区域。所以从全球来看,英国在欧洲的金融地位短期不会下降。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李利军
224文章
·
1评论
·
19粉丝
聊聊,wechat:fibreguy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