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行业面临挑战,玖富驰援中小银行恐心有余却力不足?

2018-12-06 11:42:31
金融外参
关注
2018-12-06

放眼望去,金融科技巨头们的合作对象都是大型国有银行,但为何“玖富科技”偏偏要瞄准国内的中小银行?

 

6月25日于北京,玖富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孙雷正式宣布,即日起启用“玖富科技”品牌,并将其定位于与玖富集团其他三大板块并列的重要位置。此举标志着玖富集团的战略重心从发展科技金融转到了布局金融科技上,其意在助力传统中小银行提高金融科技实力。

 

2017年3月,蚂蚁金服牵手建设银行,随后,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百度金融与农业银行,腾讯与中国银行,苏宁与交通银行纷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放眼望去,金融科技巨头们的合作对象都是大型国有银行,但为何“玖富科技”偏偏要瞄准国内的中小银行?

 

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玖富科技对行业态势把控不准,而恰是因为玖富科技洞悉了银行业的发展情势。

 

信贷行业面临挑战,中小银行发展受限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中国各中小银行开始进入快速盈利期,期间年均复合净利率达到了23%

 

,净资产回报率也长期稳定在20%。但是,反观其他非金融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大多一直保持在10%-15%左右,这就意味着,在那个时候,将钱存在银行里比投资企业来说,获得的利润要高5到10个百分点左右。                          

 

到2011年,短短十年时间里,银行业的利润便从322亿元左右迅速扩增到了1.74万亿元,增长了近53倍。究其原因,利润地快速增长,一来源于经济收入的增加促使人们将资金大量地存入银行机构,各中小银行也无需费力就能轻松获得资金来源;二来由于国内各企业“饥渴”扩张的发展潮流,在信贷业务方面各中小银行也不用发愁。

 

但时间到2011年以后,国内人民的理财观念开始萌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将存款用于自主投资或者交由投资机构进行管理,各银行也因此失去了大量负债端的客户群体。紧随其后的便是银行吸储能力的降低,这直接影响到了银行在资产端的发力,尤其是对于综合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来说,同时面对国内信托、IPO、发债等融资模式兴起的势头,还一度面临信贷业务被瓜分的危机。

 

为了保障信贷业务量,一些银行开始尝试下沉信贷资质,企图以此来弥补负债端提高的成本。比如民生银行,在2012年就推出了微贷业务,将贷款目标瞄准具有高风险的微小企业。但是,此举对于把控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来说,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在这种高风险下极易发生拖账甚至坏账的情况,大量占用中小银行薄弱的风险资产。

 

随后,开拓金融市场又成为11年以后各银行的发展趋势。据悉,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科技金融公司的有中国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大型银行。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增强了其传统银行业务的覆盖范围,节省了网点增设成本。但相比全国性控股的大型银行,各类中小银行在人才资源、风控管理、资金水平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根本无力自主建立起金融科技系统。对于植根“乡下”的中小银行来说,身处乡镇的人们在网上就可以进行业务申请,便更没有多少人去中小银行网点进行办理,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再次受到压缩。

 

根据麦肯锡综合的数据发现,截至2016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对网民的渗透率已达到70%,互联网理财规模达到26000亿元。庞大的交易流量对中小银行的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分流冲击。2016年年内,中小银行存款增量较去年减少5.1万亿元。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表内居民存款的流失,这一点基层银行的工作人员感受更为明显。

 

“前两年的存款压力一直比较大,但今年的压力可以说更胜以往。”某商行营业部负责人如是说。据央行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18年4月份,居民户存款减少1.32万亿,同比多减1000亿元。这表明今年中小银行受金融市场分流作用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剧。存款压力加大、服务力度跟不上、贷款能力积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中小银行已经进退两难,寻求金融科技服务机构的协助成为中小银行的必由之路。

 

看到“危机”的玖富集团,从12年开始,其旗下的“玖富为办”就专门为银行提供业务转型服务,直到今年,发展壮大的“玖富科技”品牌开始专注于为中小银行提供金融科技赋能服务,对于想要快速恢复实力的中小银行来说这最合适不过。

 

驰援中小银行,玖富心有余却力不足

 

“玖富科技”旗下囊括了“玖富AI中心”、“万卡科技”、“火眼征信”、“一链数云”四大科技公司和“玖富为办”一个咨询公司,这种格局意味着“金融科技优势”与“熟知银行业务”的有机结合,“玖富科技”将此“手术刀”直指中小银行机构,期望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小银行群体。

 

但是,从11年至今,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加之来自大型银行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压缩,早已将中小银行群体折磨得“不成人样”,“玖富科技”希望挽救中小银行的愿望并不能轻易实现。或者说,目前的“玖富科技”有心发现了问题所在,但凭一己之力难以救中小银行于水火。

 

首先,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完美,实际应用当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银行来说,越广泛地应用到金融科技,便能更多的节省人力成本,但是碍于当前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只能作为辅助功能,助力人工服务,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力工作,因此“玖富科技”的服务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就比如“玖富科技”旗下的“玖富AI中心”赋能金融系统的过程,其基础是从落地银行审信、客服服务场景的“语音”开始的,但是语音现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玖富科技”赋能AI智能的服务效果,比如在遇到客户使用方言时系统可能无法识别,或在客户迅速转换话题时,语音系统无法快速反应的问题。这势必会拉低“玖富科技”为用户提供的客户体验。

 

其次,银行业具有掌控着国家金融命脉的特殊性,受金融政策的约束力肯定会更大。从2014年到2018年,我国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从“包容性监管”转到了“严监管”,比如今年产生影响最大的“三套利”严管重点,打死了一批金融市场乱象中苟且偷生的影子银行。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力度监管环境下,“玖富科技”想对中小银行下手术刀,肯定会触及到法规敏感的神经。所以,如何适应当下合规潮流的趋势,是“玖富科技”在助力中小银行的探索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最后,“一方有难,八方救援”,在助力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升级这条路上,“玖富科技”并不“孤单”。中科聚信CEO马占军曾指出:“我国目前有4000多家银行机构,其中3000多家中小城商行亟待技术提升和智能化升级改造。”而目前中科聚信的业务已经延伸至了泰国、加拿大及欧美国家。诸如此类专注为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比如还有通联金融科技、时力科技等等。

 

除此之外,甚至一些大型银行通过与金融科技领域巨头的合作,纷纷在2018年创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这些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不仅对金融科技比较了解,对银行的传统业务更是熟知,所以在对中小银行输出技术时相对更为得心应手。“玖富科技”想要与这类金融公司抢夺市场,着实不容易。

 

扬长避短,“玖富科技”需聚焦核心竞争力

 

“玖富科技”品牌诞生在当下一个强监管与竞争激烈的大环境里,将来发展的严峻形势也让各中小银行在选择金融科技服务机构时不得不慎之又慎,打消中小银行群体对金融科技转型升级的焦虑,进一步开拓占领市场,“玖富科技”需要全力发挥自身优势。

 

一来,以“科技”优势掌握话语权。“玖富科技”旗下的公司具有雄厚的金融科技实力,比如在17年大火起来的火眼征信系统,如今火眼管理风控公司已经与鄞州银行、承德银行、徽商银行、渤海银行等达成了战略合作,还有在年轻人消费中掀起一阵热潮的玖富万卡,据了解目前玖富万卡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2600万。

 

相比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玖富的“科技”优势是其提供优质服务的着手点。在协助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转型过程中,“玖富科技”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品牌的力量,将已经成熟的金融产品接入到中小银行的业务体系当中,这样不仅对技术输出的质量稳定有保障,在同行业里掌握对中小银行的话语权,而且还能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一举两得。

 

二来,打造模式化和合规化金融科技服务产品。从玖富成立以来,“玖富为办”板块在12年间一直致力于银行业务转型零售等工作,作为“玖富科技”的一部分,它可以为玖富科技与银行传统业务相结合提供宝贵经验。

 

所以,“玖富科技”应该借助这种优势针对中小银行创新更多的金融科技服务产品,并根据目前中小银行的业务特点和政策新规,对产品进行模式化和合规化,合规化是金融科技公司在当前强监管环境下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模式化有助于玖富科技在助力中小银行时有一个参考标准,在标准上进行改进或类比推出其他服务产品可以简化赋能流程,也有助于“玖富科技”品牌快速在中小银行群体里渗透。

 

三来,推广成功案例招揽更多的中小银行加入“玖富科技”品牌行列。企业发展要像蜗牛一样,但当然不是说速度,而是说要擅于将走过的路留下自己的标签。也就是说“玖富科技”要将自己的成功案例烙印到中小银行身上,通过银行同业之间的影响力增强品牌的诚信软实力,打造“玖富科技”诚信品牌。

 

总得来说,“玖富科技”确有一定实力支援中小银行升级改造,但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显示,“有37%的银行选择直接布局金融科技以实现转型升级”。那就意味着有大半以上的中小银行必须与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合作。但对于今年刚刚成立的“玖富科技”来说,目前能覆盖到的规模非常有限,恐怕单凭“玖富科技”并不能掀起多大波澜。

 

所以要改变中小银行息差缩减、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玖富科技”在尽其所能的前提下,与其他金融科技服务机构共同合作也不失为一道良策,这样不仅可以开拓更广的市场,还可以化敌为友,减少行内的竞争压力。

 

本文首发韭菜财经,公众号ID:jiucaifin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金融外参
267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ta)沒有留下签名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