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出走第二季:我们不一样!股民:有啥不一样??

2018-02-02 22:21:01
野马财经
关注
2018-02-02

活要见贝,死要见壳:这是獐子岛投资者们的倔强!

作者丨张译文、叶露

来源丨野马财经

日本热门游戏“旅行青蛙”正风靡一时,刚巧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了汉化版“旅行扇贝”。可你的青蛙都回家吃饭了,獐子岛的虾夷扇贝还在肆意的游荡。


獐子岛的扇贝再一次搅动了资本市场。

日前,獐子岛(002069.SZ)公告称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可能对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相关金额将全部计入2017年度,预计2017年净利润最多亏损7.2亿元并停牌。

又是业绩大变脸这种事儿,单靠停牌焉能躲过一劫?

公告一出,股吧里形容獐子岛的段子开始漫天飞舞:

獐子岛是德云社的吧?真幽默!

獐子岛的“旅行扇贝”又离家出走了!

扇贝游啊游,游到了南半球!

不妨打断獐子岛扇贝的“贝腿”,看它还怎么跑……

獐子岛的利润在海底,一般人看不清……

獐子岛这路数真是奇葩,春晚都排不出这么喜感的

由于扇贝两次逃跑,基因公司研究砍腿技术


2月2日,獐子岛披露了扇贝调查盘点的最新进展,扩了范围,添了人数,初步搞清楚了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局部环境异常;竞争性品种盲目扩张;养殖模式粗放单一等。

终于有人背锅了,比3年前那场莫名其妙的“冷水团”还多了点自身因素,至少告诉了投资者们“海水温度高,我们的养殖技术也不咋好”。


扇贝去哪了“第一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先来复盘下上一季的扇贝是怎么丢的。

2014年10月30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100多亩虾夷扇贝绝收。受此影响,公司业绩由预报盈利变为亏损约8亿元。

公告一出,顿时市场一片哗然,纷纷调侃獐子岛上演了一出“扇贝去哪儿”的戏码,獐子岛集团也因此成为2014年股市“黑天鹅”。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深交所责令獐子岛“进行自查”,大连证监局也给獐子岛集团出示了“责令改正的决定”和“警示函”。

后经过一个多月的自查、核查,獐子岛的“黑天鹅事件”终于有了进展。

经证监会调查显示,没有发现公司具有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此后,为“平息民意”,獐子岛的董事长自掏1亿元补偿上市公司、总裁办成员集体降薪并增持股票、员工持股计划等系列措施开始实施,在大量质疑面前獐子岛涉险过关。

“然而,2016年,面对自然灾害的说法”,此次虾夷扇贝绝收并非自然灾害,2000多名獐子岛上居民实名举报称,2014年“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事件”的真正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

2000多位岛民、獐子岛集团股份受益权人实名联名举报信的签字和手印,来源无界新闻

某船长保留的航海日志,来源无界新闻


那么,事发之初为何没有人揭露?一位岛民说,“一损俱损”。

一位獐子岛集团股份受益权人、獐子岛集团采捕队不愿具名的大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自己亲自包括辽长渔15166号至辽长渔15170号船在内的约20艘船参加了绝收区域提前采捕活动。在“冷水团事件”后,公司把参加该区域作业船只的航海日志都收走了,此前从未发生过这种事件。

只是,2014年7月20日,长海县政府官网刊文称,小长山乡虾夷扇贝的养殖进入收获期,并没有听到有养殖户因冷水团受灾的信息。

图片来源:大连长海县政府官网


联名举报的另一岛民称,獐子岛集团还存在播苗造假,虚增成本的行为。

在一记者获得的一艘播苗船2010年10月到12月《虾夷三级苗运输底播记录表》记载着该艘播苗船一次装载了5600-9000多万枚虾夷扇贝进行底播。而正常装载容量在2000万-3000万枚虾夷贝苗之间,满载状态最大容量约4000万枚虾夷贝苗。两组数字,相去甚远。

至此,冷水团事件的谜团就此揭开。


精准减持也有2.0版


如今,“扇贝去哪儿”有了第二季,没想到股东逃跑也有新的故事。

2017年12月23日,獐子岛公告显示,第二大股东“北京吉融元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岛一号基金”(以下简称和岛一号)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从公告上来看,和岛一号在2017年9月2日就披露了减持计划,称在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3%,看起来就属于十分正常的股东减持套现。

然而,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发现,和岛一号基金里有多位獐子岛内部人士的身影,并且实际操作减持的时间有些“凑巧”。

上图来自獐子岛2016年8月公告


公告显示,和岛一号的减持最早从2017年11月13日起开始实施,合计减持199.85万股,减持金额为1612.39万元。

上图来自獐子岛公告


而《中国经营报》报道称,多位捕捞扇贝的船员表示,2017年11月初捕捞上来的扇贝出现异常,70%都是死的。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獐子岛内部人员的证实。

这意味着早在11月初獐子岛内部人士就已知晓扇贝存货出现了问题,而有高管参与的基金却在业绩修正前多次减持。野马财经致电獐子岛高管求证敏感期减持一事,截止发稿暂未成功。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精准减持”不是第一次。

2014年的“扇贝出走”事件的雷砸在了2018年。1月20日,獐子岛控股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收到大连市人民检察院 《起诉书》,称獐子岛控股股东因在敏感期内有减持股票的行为,避损金额1131.6万元。

不知道这次的减持是否也会给其带来一张法院的《起诉书》,但可以肯定的是,把两次减持事件联系起来,股东的动向则成了预告篇:扇贝马上要消失了。


连跑两次,“扇贝”该当何罪?


上一次是跑了,后来又游回来了;这次是死了,还能再起死回生吗?有市场人士打趣道“不一定哦,可能是产卵死亡,新的小扇贝还会回来的”。

“旅行的扇贝”再次出现后,股民们直言“骗我一次算你狠,骗我两次是我蠢”。连续两回一次性计提到底,獐子岛的目的何在?答案或许就两个字“保壳”。

獐子岛近来年一直处于“带帽摘帽”的状态,2014、2015年连续两年巨亏被ST,然后在2016年末,依靠出售资产、政府补助、保险理赔等非经常性手段扭亏,实现7900余万净利润,成功脱帽;然后2017年就来搞事,玩存货减值大法,给业绩“洗大澡”。

注册会计师白丽认为,“赚钱的时候只赚几百万、几千万,一亏损就是数亿,不排除獐子岛想把亏损集中在一年的嫌疑,利于来年轻装上阵,避免触发退市条件,产生退市风险。”

话说上市公司为保壳采取的方法多了去了,无非就是想保留住一个融资套现的通道,可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高级会计师田刚告诉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存货减值金额是否合理存疑,并且这种保壳方法无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A股市场的毒瘤”。

更让投资者心塞的不是大幅亏损,而是上市公司看着你跳坑都不带提醒的。

要知道,獐子岛在2017年10月25 日还披露了《关于2017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称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27日披露业绩预告称业绩继续增长,然而11月就出现了变故,却被瞒得死死的。

《中国经营报》记者此曾询问獐子岛一位核心人员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是否有预警时,该人士称:“即使提前做出预警,又能怎么样?这么大面积又能采取什么措施呢?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

措施就是:实情披露,告知投资者们风险。

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律师对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表示,根据公司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的规定,公司对于重大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披露。

獐子岛公司如果在明知主要海产品大量死亡、该信息对股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不及时披露信息,属于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构成证券法上的虚假陈述违法,可能被证监会调查”。

上市公司的澡洗完了,等待着的可能是证监会的调查书以及法院的起诉书,可股民们的钱也随风而去了,獐子岛公告称2月5日复牌,不知有几个跌停在前方等着。你觉得呢?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野马财经
2802文章
·
0评论
·
106粉丝
野马财经——穿透资本迷雾
个人主页